惠州市惠阳区文物收藏家协会

收藏者的情怀 --记惠阳文物收藏家协会抚州行(纪实报道)
来源: | 作者:hywwscjxh | 发布时间: 696天前 | 1300 次浏览 | 分享到:


江南古城文昌里,云朗气清五月天

一、组织收藏淘宝北伐先遣队

惠阳文物收藏家协会在成功顺利举办,今年本区5.18国际博物馆日”一系列活动后,由协会会长梁继仁亲自组织并率领,协会收藏淘宝北伐先遣队,马不停蹄北上,前往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古玩街,参加本协会高级顾问吴俊辉董事长创办的“硬件设施一流、规模宏大、古香古色、收藏文玩齐全的纯古玩街”,“5.18”一系列活动。



文昌里,走过多彩的岁月,经历年的沧桑,迎来焕发的新姿,面向辉煌的未来。朝着国家级历史文化畅区、国家5A 级景区的目标,文昌里继续阔步向前。

曾几何时,随着时代和城市的变迁,文昌里繁华落尽。经过四年来的建设,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凤凰涅槃,旧貌换新颜。古朴典雅的文化特色,内涵丰富的文博场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蜚声中外的名优特产,抚州元素的文创产品,再现了临川文化的风韵芳华。

文昌里,临川才子文化、戏曲文化、宗教文化、商帮文化、忠孝文化和民俗文化在文昌里这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文昌里众多的古老建筑和历史遗迹,成为抚州的“历史档案馆”和“老城博物馆。”,更是全国文物收藏爱好者们淘宝的宝地。

二、深度探寻历史名胜古迹

此次抚州行会员中,就有副会长刘东海,他也是抚州市宜黄县人,518日上午在参加文昌里古玩街一系列重大活动后,下午大家热情高涨、情绪高昂、马不停蹄的,由刘东海、罗美丽伉俪向导带路,又转战周边名胜古迹进行深度探寻。先后实地考查了:

1、曹山祖庭-----曹山宝積寺;


2、夜探古村“贞节牌坊”和“华南虎雕像公园”、夜登“卓望山观宝塔”。


古村“贞节牌坊”


“华南虎雕像公园”

卓望山观宝塔

       3、深山山顶的古村落“君山村”

    19日上午一行人,进一步深入宜黄县深山山顶的古村落“君山村”,君山村是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下辖的行政村

看看这群淘宝们在“望风亭”把关?

君山村自古以来,只有一条山谷由下至上的石板小道,通往山顶村落,在村前建有一“望风亭”,亭前有一大户人家,也有一“圣旨--贞节牌坊”。进入“望风亭”10米左右,路旁有一棵千年以上直径宽达130厘米的红豆彬树。再延小道往上300多米就是古村落。古村落延山谷一小溪两边分布,往山谷深处延续长达1000多米深,分上村、下村。从实地考察古村落建筑多为清中期,并保存基本完整。其中最有名的是“翰林第”,是黄宫绣(1730~1817)宜黄县棠阴君山人。乾隆年间御医,著名医学家,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他对宫廷珍藏的各种医学专著以及秘方、验方,无不悉心研究。著有《脉理求真》、《本草求真》、《本草求真主治》、《医案求真初编》;注释了《新增四言脉要》、《十二经脉歌》和《奇经八脉歌》。《………


看看这群淘宝们在“圣旨--贞节牌坊”下有多欢。


千年以上直径宽达130厘米的红豆彬树


“君山村”基本是留守老人居住。


今天是个好日子,本小店迎来一位难得一见的“香港客”,让我一次性完成全年小店营业额。“君山村”仅存一间小卖部,基本保持“文革”时期供销社原貌。


“翰林第”,是黄宫绣(1730~1817)宜黄县棠阴君山人。乾隆年间御医,著名医学家,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


古村落随处是宝。

4、午饭后游览宜黄棠阴古镇

棠阴古镇地处宜水中游,宜黄县东南部,东与南源乡相连,南与圳口乡接壤,西与中港镇毗邻,北与凤冈、梨溪两镇交界,总面积为179.5平方公里,2003年7月,棠阴镇被江西省政府评为首批省级历史名镇,2007年被批准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2015年建设、解放、民主三村被评为全国传统村落,棠阴古建筑群被国内建筑学者誉为明清建筑史的缩影,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镇始建于北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距今已有970余年。唐天佑年间官办的"湖山书院山湾书院就设在杨坊村附近。北宋大文豪王安石的启蒙恩师杜子野先生常在此著书立说,大戏剧家汤显祖的惊世之作《临川四梦》,也是在棠阴初演而闻名于世。此外,这里还留存有第四次反围剿时红军活动的大量遗迹,如朱德和林彪的作战指挥所及红军大学遗址、红军战士书写的革命标语等。棠阴始名陂坪,北宋天圣年间,由临川彭泽沙井人吴竦 ,因来宜黄收公产田租,乘机游历山川,发现陂坪(今棠阴)左山陵,右水泽,清秀多奇,可卜居焉。遂于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迁居于此开基,并亲植甘棠树于西南通道旁,且祝曰∶汝茂吾子孙亦茂。嗣后,甘棠树茂成荫,其子孙也日益繁盛。吴又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民心。为纪念吴竦这位长者,后人取甘棠茂荫之意,改陂坪为棠阴。棠阴古镇有10里河埠,商船云集5里长街,商店栉比,3.6万烟火之称。街两侧有九岭十三巷,故素有小小宜黄县,大大棠阴镇之美称。


      官帽厅大宅因前低后高,两翼屋向左右伸展,形似官帽,故取其形而命其名为“官帽厅”或叫“纱帽厅”,是一处清代时期“五帝”年间的砖木结构古建筑,建筑座西朝东,两进三出,正门牌坊式八字开,门口及屋内均用数米长的条石铺设地面,建筑分别为门厅、正厅和后堂,两侧为厢房。


这个是高手!


     蝙蝠厅因建筑内木制构建上到处雕刻有蝙蝠而得名;建筑因为地势原因,正门木制侧开,建筑主体结构为砖木;建筑座东朝西,两进两厅。生动雕刻的蝙蝠其寓意福在眼前,得意的表情寓意因有坐拥财富的福而幸福开心。蝙蝠,寓意福气聚拢而来,财运也紧跟而来。


看看这帮淘宝者,个个心怀“鬼胎”?



吴家大院(红军后勤部旧址)

吴家大院位于民主村碓桥冠裳坊(原为镇政府办公地),是当时古代棠阴最繁华的中心地,所以那时就有个歌谣女儿女儿你莫哭,嫁到冠裳坊就是你的花花屋,金打的梁银打的柱,锡打的竹篙晒衣服,表示嫁到这个地方很有钱,不会让你受苦受累。吴家大院整体由厅屋、祖堂、观戏楼(其中观戏楼已倒塌了)三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1700余平方米。大门朝南,厅屋有上中下三堂,据说内有100间卧室,但实际只能数到99间,房檐、立柱、护栏布满精美的雕刻。跨过门槛便是宽敞的整装风门厅,大院由青石块铺设而成,突出特色便是左侧养中家塾,走上绣花楼上可远望宜水潺潺流去,迎恩塔也清晰可见,视野开阔,整个建筑体现深闺幽美和神秘的氛围。


      棠阴夏布织造是一种民间织布手工技艺,流传于江西省宜黄县阴镇,衍射至宜黄县中港、圳口、神岗、凤冈、南源、梨溪、新丰等乡镇。早在唐朝棠阴夏布就已盛行,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棠阴夏布织造技艺历史悠久,据棠阴夏布艺人年英的丈夫邓谱志口述,其母吴秀凤(1909-2004)的师傅这一脉夏布传人中流传这么一个故事∶唐朝时,棠阴吴一真人用纯金打造了一个装绩麻的容器,类似高脚花瓶,不敢擅自使用,于是送给建昌府吴王夫人。由此推断,早在唐朝时,棠阴夏布织造就已盛行。据《棠阴镇志》记载∶棠阴是全省三大著名夏布生产和集散中心地之一,鼎盛时期(明未清初),有三万六千人烟,十有九家吃夏布饭。《江西省情汇要》载∶明清时期,全省逐渐形成了几个夏布生产和贸易中心,产品远销国内外。赣东以宜黄居最,夏布细而光洁,因宜黄河水质好,邻近地区的夏布都运来这里漂净。明清鼎盛时,棠阴集镇五里长街商店栉比,十里河埠商船云集,夏布销往南昌、九江、上海、天津等地,远销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由此衍生出小小宜黄县,大大棠阴镇之说。《宜黄县志》载∶民国十一年(1922年),本县细布在巴拿马博览会展出,获优质纪念奖。随着新兴现代化机械纺织产业兴起,棠阴夏布织造业也由盛而衰,逐步走向了没落。现在,棠阴、神岗、中港等乡镇还有一批艺人从事零星的夏布织造,全是当年夏布织造厂的学徒,或学徒带的弟子。


     小姐修身养德之地——绣花楼

绣花楼,统称小姐楼,是明清时期大户人家专为未出嫁女孩修身养德,起居活动所建造而相对独立的楼房。

在古代凡未出嫁的女孩习称闺女,长及、(13岁)便雅称为小姐,即从此时起,小姐的学习,活动再也不可与男孩混合一起,相对隔离,另辟场所,接受有关学习和生活习性的培养。

官宦府弟之家,在宅地另辟一址,营建闺院,种植花草树竹,设置假山石,精心布局,建造亭桥轩廊和闺房等,闺院空间大,故有深闺大院之说。

豪神大户之家,则从整体宅院之内,另辟几间相对独立的楼房,作为小姐楼,其空间较小,吴家大院的小姐楼正是其中代表之一。

绣花楼和小姐楼,结构上均分上下两层,其所处环境和功能是一致的,整座宅院封闭,幽雅宁静,无喧哗之声入耳,无混杂之形乱心,登楼可瞻青山绿水 ,归宝可闲庭散步。

楼上为小姐卧室,有主次之分,小姐居主卧室亦称闺房,其内床榻,梳妆设备非同一般,次卧室有若干间,供伴娘和侍侯人员起居。

楼下设中厅,左右为雅室若干,是小姐学习娱乐之所,先生来此授学,多在中厅,其他雅室,由伴娘指示侍侯人员安排,分设为琴、棋、书画和刺绣室,但大多数雅室只供小姐存放用品。

绣花楼是小姐楼的雅称,并不是指专供小姐绣花的楼房,而是指小姐楼的装饰特别精细,如屋檐月梁,窗扇护栏等,其上雕刻或镶嵌的图案及色彩,如同绣花刺绣出来的一样,细腻精湛,玲珑奇巧,色调鲜艳,雅致柔和,故而美其名为绣花楼。

为人父母,教养婚娶,育才是任,其教为先。在棠阴、自古至今就有养子不教如养虎,养女不教如养猪之说。在古代,又因男女有别,国之大节,故大户人家,对及第之闺女,另辟教育基地,指定和授权给伴娘,关照闺女的起居生活,监督其学习和娱乐另外,聘请品德好,学识高的秀才来家住教,循序渐进,传授儒家经典,注重三从四德教育,其中《女儿经》是必读之书。业余,视大户条件,闺女亦可琴棋书画或针线之类手艺。

无论是绣花楼或小姐楼,都是闺女修身养德之地,实际上就是一所全封闭的女子独立学校。闺女一旦出嫁到了夫家,在社会上若被人传言说此女贤能慈惠,则娘家倍增光彩,声誉邻里,夫家则更为欣喜,鸿福齐来。


这伙人来我闺院倒底是想干什么呢?


       八府君祠(红红军住址旧址)

八府君祠是为纪念吴氏君祖吴而建的吴家祠堂,吴999——1080),字敬文,行八,号八府君,是棠阴的肇基祖,也是棠阴吴氏的始祖。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四月二十八,殁于宋神元丰三年。吴原随父居现在临川长乐乡石进彭泽里。家资丰厚,田园边抚接宜明经达义,喜游山川。一日,游来宜黄仙桂乡之陂坪,见其左山陵、右水泽,风光绚丽,注秀抱奇,便确认此是个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决定来此卜居。宋天圣九年(1031),时年三十三岁的吴竦便携邹氏夫人折家来到陂坪上吴坊,初植槐树一株于屋前,后于西南通道旁,手植甘棠树一株,且祝曰∶汝茂,吾子孙亦茂!传至六代孙曰朝奉,字彦发,娶刘氏,生六子,自此,生齿日繁,其甘棠亦茂然成荫,后人取甘棠茂阴之意,改陂坪棠阴。据《吴氏秉良公六修房谱》记载∶明代嘉靖四十五年丙寅(1566年,即八府君逝世486周年)下议建八府君祠。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开始动工。历三个阶段1、筹建明嘉靖四十五年至明万历七年(1566——1579),历十年,吴氏各房筹资购山田一顷五十余亩,收租谷壹万二千余斗。2、初建明万历八年(1580)七月十三日动工,建寝宫,中厅三门及东西二十八柱廊房,外造楼店、厨房、人和庙。3、扩建∶清康熙五十九年至雍正四年(1720——1726),重建东西两廊,扩建寝宫、厅,东西两堂,罗砌祠前东西卷门及油漆。


     平时看我很休闲,其实我很忙的唷,这不刚喝酒回来!

   古钱庄(红军住址旧址)

  “古钱庄就是我们说的古代当行,即现在的银行。房子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内部雕刻均为铜钱状,尤其是天井地面为两个直径为1.5米左右的卵石铺设的铜钱状,钱庄四周高大的风火墙高约9米 ,只开一门,均用厚厚的铁皮封裹从整个外体结构主要以福、寿、镇宅图案等为雕刻,主要意思就是我不缺钱,缺的就是幸福,安康和长寿据专家解说或从正门上雕刻的花草图案可以看出,这家主人所生后代为女丁侧面圆形墙体及五帝钱窗型更体现主人的建筑风格和五行注重。


       5、夏商遗址锅底山环壕聚落遗址

    该遗址位于宜黄县棠阴镇解放村大坪上组东北方向,西距316省道约300米,西南距紫云古寺约400米,宜水河在其西南约650米的地方流经。遗址由台地、城墙、壕沟及外壕堤四部分组成,现存总面积约42000平方米。该遗址发掘出土遗物主要为石器及陶器,石器有、斧、镞等,陶器有罐、浅盘鼎、鼎(足)、豆、及纺轮等生活生产用具根据地层堆积及出土器物分析,结合碳十四样品测年,可以确定该遗址年代最早距今45004800年,代表了抚河流域新石器晚期文化面貌的一处典型遗址。该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为我们重新认识江西及南方片区先秦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契机,叠压在新石器晚期堆积之上的夏未商初的文化堆积一致认为,对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在江西尚属首次,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此次考古极大地推动江西及南方片区先秦时期的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为建立抚河流域先秦文化编年序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厘清樊城堆文化的发展脉络及下限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另外,对了解长江中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确立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


    

 6、“江南第一大墓”——谭纶墓

江西省宜黄县境内峰峦叠翠,古树参天。出县城约5公里处,山峦兀然拔地而起,形成一道约数百米宽的天然屏障。山上苍松林立,云缭雾绕,飞瀑直下,山下是片开阔的板栗林,透过板栗林,远远就能看见坐落在半山腰那气势非凡的谭纶墓了。谭纶(1520—1577年),江西宜黄人,字子理。嘉靖进士。初任台州(今浙江临海)知府,练兵御倭。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任福建巡抚,率戚继光、俞大猷等,平定境内倭寇。隆庆元年(1567年)任蓟辽总督,与戚继光训练军队,加强北方防务。后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谭纶墓座北朝南,由祭道、神道、墓体三部分组成。祭道:南端入口处是一对石狮守护的双层歇顶的门楼,砖石镶嵌的祭道约300米长。门楼正额挂有御制的“文武忠孝”横匾,门楼内设亨堂,亨堂里摆放谭纶塑像。可惜门楼、亨堂早年已毁,惟有那对悲泪欲滴的石狮被泥土淹没,幸存至今。神道:约100米长,石牌坊是四柱三门为一组,共三组,中间牌坊比两边的更高更大些。每个石柱顶端均有石雕的狮马鹿象分别对应压座,中间牌坊正反额间镶刻“敕葬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襄敏谭公之墓”巨匾。一条卵石拼花石板路沿左山斜坡而上,接着便是五层石板台阶。第一层设石虎一对,意示谭纶的生肖;第二层设石羊一对,指谭纶孩提时代;第三层设石马一对,喻为谭纶戎马生涯;第四层为二尊武将,高2米多,披铠甲,象征谭纶将军南征北战;第五层为二个文官,一手捧着朝简,一手扶着玉带,象征谭纶进京为兵部尚书,辅佐皇上。按当时明朝贯制,封王坑莹神道只能设石人二,谭纶墓却设有石人四,可见皇帝对谭纶的恩宠。墓体:墓长30米,宽20米,沿山坡砌磅三层,每层高1.2米,左右两侧各呈半圆砌红石阶梯至墓顶。墓下层为墓碑,上层建有圆形雕花照壁,照壁正中为宽1米、高1.4米的石刻“奉天诰命”御制碑。碑身仿牌楼式歇山顶,碑旁各有50厘米宽的石雕华板。碑前封土上为圆形墓顶石,墓顶石整体两层,通高80厘米,下层为扁圆形石座,周长2.58米,上层为一球形,周长2.1米,雕二龙戏珠图案,云彩填贯其间。据有关专家说:这是江南古墓罕见的墓顶石。整个墓葬居高临下,气势雄伟,举目视野开阔,山川村寨尽收眼底。被人们称之为“江南第一古墓”。值得一提的是,谭纶墓所有石雕、石刻艺术是非常精湛的。石人石马石羊石虎雕工精致、浑厚,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尤其是新出土的“神道碑”小而字多,在当时石刻工艺上说,不能不算为一大“宝贝”。此碑青石质,高87厘米,宽54厘米,厚3厘米。碑文为直书正楷阴刻,共33行,每行62个字,全文总计1984个字,内容叙述了谭纶生平事迹和去世后朝廷对他的哀悼。是一块于文于工艺都有益于后人研究的宝贵史料。在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军事史上,谭纶虽不像孙膑、韩信、刘邦、项羽、诸葛亮、岳飞等那样威名显赫,世人皆知。但他在30余年的戎马生涯中,南征北战,业绩感人,为维护明朝统治和捍卫国家安全而“鞠躬尽瘁”,不愧为明朝的一代抗倭名将,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7、参观抚州市博物馆、并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互动。


      8、实地参加文昌里古玩街周六、日地滩淘宝。


       此次协会组织跨省探寻江西抚州历史文化,深深感受了古朴典雅的文化特色,内涵丰富的文博场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蜚声中外的名优特产,抚州元素的文创产品,再现了临川文化的风韵芳华。不论是从文化知识、精神感受方面,还是实地淘宝均收获颇丰,是一次很成功并很有意义的活动。

再次感谢协会高级顾问吴俊辉董事长的热情款待、感谢抚州市华和时代发展有限公司,及文昌里古玩街管理处全体员工的热情接待。

撰稿、编辑:张旋

摄影:梁继仁、叶园林、温天赐、赖港诚。

向导:刘东海、罗美丽。

       2022525

文昌里是一个有梦和有戏的地方!欢迎大家来淘宝!